最近,看到一篇一法院人写的奇怪文章——预离职人员辞职信(《曾在最高法、省法院、基层法院工作过,如今“现一朝冲出体制,换余生半世羁旅”,你怎么看?》)。具体点讲,就是刚提交辞职报告,单位还没有批准,就把自己的辞职原因和离职后打算发到了网上。虽然法检人离职也不算什么新闻,但没有批准辞职申请就实名将自己的辞职报告予以公开,却是独此一家,令人甚是不解。有网友留言,这要是单位不批准辞职报告,岂不成了白“公布”了一场?然而,细看这篇辞职信,笔者读出的却是——被迫离职,原因是,被上级借调的过多,在原单位已无发展空间了。
根据这份《预离职辞职信》,自称出身农村,“族谱上有记录以来都是贫苦阶层”的事主,2015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某基层法院,本以从此端上了父辈祖辈引以为荣的“铁饭碗”处处“春风得意”。没曾想,刚参加工作一年多,就开始被单位选派到上级单位的帮助工作。“参加工作到今天的六年时间里,到省法院、省委政法委分别参加全省法院系统司法改革和全省SHCE专项斗争相关工作,2018年7—8月间,还短期借调最高法某局帮助工作”。不了解体制内的人,会认为,经常被派往上级单位,甚至是上级的上级单位,是本单位领导的信任和给予的锻炼机会,但在网上的一篇“总是被上级单位借调,但是又没有提拔和受表彰的机会怎么办?”问答中,基本一致的答复是,经常被派往上级单位工作的,往往都是属于“两头不讨好”的结局。想想也很好理解,作为政府机关,别说省级以上的机关,就是基层的机关,编制人员控制的越来越严,空出一个编制一百个人盯着,谁会留给临时借调来帮忙的人员?借调之初没有人给出什么承诺,工作上也接触不了什么实权人员。上级业务机关的眼里,从下级单位抽调来的人员,就是一帮凑起来临时完成某项工作的,工作完成各自回原单位即可。在某些上级机关那里,抽调下级单位的来帮助工作,已经成了一种常年的工作模式,走了一批再换一批而已,也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。在原来的单位里,好点的领导,派出下属之前,还会给点承诺或是保留原有岗位之类的,对于单位的新人,往往都是通过政工部门的一个命令而已。走了之后,原来的岗位立马安排人员顶替。常年的帮忙工作结束回来才发现,原单位的人员早已经互相熟悉分别归类,自己又回到了白纸一张。在上级单位从事的工作,说是学习锻炼提高能力,在原单位压根没有使用的机会和价值。有人总结出,原单位不能用到你的能力,自然不会关心你的利益得失,而借调单位除非超级领导重视你的某项能力肯出头解决你的工作籍,否则也无法给你相关利益。也就出现了,借调的在原单位的职级得不到升迁,评先表彰得不到入选,甚至绩效考核的得分也是排名最后。尤其是新人,如果很在乎原单位的职业成长的话,常年的被派出去借调帮忙,如果借调不能变成调动,这种毫无意义的借调,只会让你损失利益,没有任何好处。
以《预离职辞职信》中的这位法院人为例,虽然其经常到上级上级的省级法院、政法委选调工作,甚至去了最高法院,但根本不是什么点名的单独选调,都是参加跟全省各地其他人员拼凑组成的临时机构,几个月年半载的工作时间,也接触不到什么核心业务,不可能被人提出调任到上级。
在原单位,虽然其参加工作近六年,估计连在本院参加的法官遴选的机会都没有,更别说获得提拔了与其一同参加的工作的,估计都有成为员额法官的了,而选调结束的他,还是入院时的法官助理而已,甚至跟同事关系的熟悉程度,还没刚参加工作的书记员高。
这样的常年被选调,而且是集中到了一个人身上,这可谓害人不浅!
在体制内,永远是,职务上职级上出现一个坑早有几十个人在等着,所谓的坑刚有出来的苗头,就有几十个人觊觎着提前准备着。具有提拔决定权的,永远是,首要考量距离其远近、影响力大小来决定选拔谁。常年在外边选调帮忙的,又有谁会去考虑呢?没有背景没有靠山,即使才华横溢,通常是干的越多越会发现多是些乱七八糟的工作,即使本职上年年评为先进,平日里别人口里的主力,通常是职称职级提拔时名落孙山。业务突出,时间长了,屡屡不获提拔,大家背后就会将你作为讨论话题的“点心”,知道得罪你也不会有什么后果,放大你的缺点,挖掘你的毛病,甚至会嘲笑你的性格......付出未必等于收获,这就是人性,也有人称之为江湖!
在《预离职辞职信》里写到,虽然也写到,“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,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而他(你)们将是相伴一生的财富。”,但也写到,“突然间离开体制,我想有一种情感,必是不可或缺的,那就是遗憾。”大多数人在文后的留言里是对于其从事律师的期望,难道就没有人看出,预离职辞职信的背后,是选调人的无奈?作为一名法律人,参加法院工作六年,只在参加工作之初参与办案一年多,其余时间都是被派往不同的上级部门去帮忙,丢了自己的业务不说,回去起码给点待遇安慰吧?烟语君只想说,羊毛不好趁着一只薅,单位里那么多人,怎么就趁着一个人常年选派了?谁也不比谁傻,农家的孩子考个公务员不容易,成为法官可能是几代人的梦想,现在把人“帮忙帮到”要辞职了,真够可以的!声明:烟语君不认识写《预离职辞职信》的作者,本文纯属看到公开离职信的个人感触,拒绝观点强加! 往期文章:曾在最高法、省法院、基层法院工作过,如今“现一朝冲出体制,换余生半世羁旅”,你怎么看?
往期文章:【判的对吗?】山东高院再审判决:职工在职时申请放弃社保的,再此为由要求经济补偿的,不予支持!
往期文章:最高法院副院长:认罪认罚案件不能因为被告人上诉检察机关就此抗诉,二审就加重刑罚
往期文章:两名律师没有被批捕,却遭到了“法律陷阱”
为方便与网友沟通,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:kelly489112(劳拉)为好友,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。请注明职业,以便分类建群。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。本号原创文章,未经许可,禁止其他媒体进行转载,侵权追究法律责任。